ERP巨头,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

 

来源:产品真经
导读:在ERP行业,各大厂商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在每个阶段做符合当前时代的事情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就拿ERP行业比较出名的SAP举例来看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1972年,Dietmar Hopp、Hasso Plattner、Claus Wellenreuther、Klaus Tschira和Hans-Werner Hector离开IBM,成立了一家名为Systemanalyse Programmentwicklun(意为“系统分析程序开发”)的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创建集成所有业务流程并使数据实时可用的软件。

1991年,SAP继续其快速增长轨迹:收入达到7.071亿德国马克,员工人数增加到2,700人。该公司现在在31个不同的国家拥有14家国际子公司和2,200多家客户,SAP在汉诺威CeBIT上向兴奋的观众展示了第一款SAP R/3应用程序,客户端-服务器概念、一致的图形界面、关系数据库的专用使用以及对来自一系列供应商的服务器的支持吸引了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为SAP开辟了巨大的新市场潜力。

1995年年底在中国正式设立SAP咨询顾问部,SAP公司在中国还有众多的合作伙伴,其主要职责为配合SAP公司所针对的几大业务重点市场,为客户实施各项解决方案,其中合作的咨询公司就包括IBM、埃森哲、普华永道、德勤、安永等。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可以看出ERP公司例如SAP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

一、做软件

在没有得到市场验证前,首先从做软件项目起步,针对单一的客户进行解决方案输出,开发到上线,属于纯定制化阶段,以此进行积攒行业经验,为后期作准备,本阶段的工作依赖于客户的思想输入,然后通过程序化思维转化为应用系统;

二、做产品

在经历了做软件的阶段,已经积攒了大量客户案例,对行业应用流程形成了一套标准化处理方案,此时便是打造通用产品的时候,针对产品实现灵活的应用配置,最终实现客户的应用场景支撑,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吸取海量用户反馈,完善标准产品的成熟度,不断打磨优化;

三、做咨询

当具备了成熟可配置且标准化的产品,就发展到了咨询层面,涵盖ERP软件咨询、规划、实施,到了此阶段,ERP公司出售的更多的是方案+软件,能够指导客户如何制定管理方式方法,如何结合软件开展业务等,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三个阶段的发展,逐级递增,从行业领域知识匮乏只能做软件项目,再到具有一定经验做标准化产品,再到具备丰富的管理咨询知识和标准化产后的咨询业务,可以看出他们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欢迎加入实践数字化社区,添加微信969695101进群!

《ERP巨头,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上的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